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料下载 正文

幼儿教师培训内容

作者:时间:2018-06-05点击数:

老师们,有知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教育部什么时候颁发的吗?(200172日)应该说,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此之前,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上倾向知识和技能,但在学习方式上老《纲要》(81年)也提出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纲要》目标,要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人化。2001年的《纲要》,更加明确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16年过去了,各地、各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贯彻《纲要》活动,但《纲要》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还会出现偏差。应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依然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和《指南》一起,组成了我们幼儿园的课程标准。《纲要》更多从宏观的角度,幼儿园、教师应该怎么做。《指南》更多阐述幼儿园各个年龄段、各个方面发展可能达到的状况,虽然也提出教育建议,但是从细微处提出教师可以用怎么做,是深入贯彻《纲要》的“桥梁”。

20129月,大家更多关注《指南》,重温《纲要》,下面浏览《纲要》框架。

《纲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一、总则共有五条。说明了制定《纲要》的原因、依据和目的。原因、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目的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条说明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即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

第三条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即幼儿园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更新“教育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与家庭、社区等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办更加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

第四条指出了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强调了幼儿园是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的,而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不像是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获得间接知识。

第五条规定了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关注他们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或能力特征,并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的要求,培养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色。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将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相对划分为广大教师熟悉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从“目标 ”、“内容与要求”和“指导要点”三部分对每一领域进行阐述。

目标部分主要表明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

“内容与要求”部分则在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与此同时,将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地负载其中。

指导要点的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学和学的特点。比如语言领域“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要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让幼儿在交流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去习得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以前使用传授的方法或训练方式来教给幼儿词汇或话语有很大改变。社会领域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知识,因此社会领域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教师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的创设,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幼儿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科学领域中的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等大多属于程序性知识,它需要幼儿自身与物体、与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通过活动而自我建构。教师就要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和其他支持手段上幼儿多体验、多动手操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点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在“健康”领域中,较严重地存在不顾幼儿身体发育特点而滥施训练、比赛的现象,因此加以禁止。“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又如在“艺术”领域中,因为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遏制幼儿创造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注意点。

三、《纲要》的第三部分是组织与实施。共有十一个条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首先应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确立本班保教目标体系。然后以本一阶段性保教目标以及幼儿现有水平和兴趣为依据,科学的安排教育活动。)

2.教育活动的目标如何确定:以《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3.选择教育活动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有三条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4.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哪些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自由活动。可把教学与游戏优化组合。

5.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前3个内部,后2个外部环境。

6.一日活动安排应注意问题。

7.教师的角色。

8.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中的基本原则:教育性、互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43)

总之,组织与实施部分贯穿着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等等理念与观点。

四、《纲要》第四部分围绕幼儿园教育评价,提出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评价的主体、评价实施的原则、评价的主要内容。

《纲要》提倡什么样的理念,怎么样在我们日常教育行为中体现?我结合现在课程改革背景,谈谈我们怎么认识、理解,怎么做,才符合《纲要》提倡的精神。

我从一个故事开始我们今天的分享:

为什么要砍树?到底要砍那一课?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现在,课程改革、专家说辞很多,包括提倡的课程游戏化,集体教学,室内区域,会让我们迷惑)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明确自己必须做什么,怎么做,做好自己,就够了

1.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课程观、游戏观

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行为,是我们的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课程观、游戏观。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我们怎样看儿童(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幼儿生来就是积极的学习者)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每个幼儿都不同?(学习方式,发展速度,兴趣需要)幼儿是在与环境(人与物)相互作用中学习与发展的? 你怎么样看待儿童?

1)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儿童是一个人,应该享有一切基本的人权。同时,儿童又是一个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的人,因此享有一些特别的权利,如被保护的权利、发展的权利等。并且儿童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等方面的全面的、和谐发展。《纲要》教育内容与要求: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 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人期做准备的双重价值。儿童做为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必然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首先要关注与重视儿童期独特的需要(如游戏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本身就很有价值。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同时,儿童期还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必然会成长与过渡为成人期、老人期,这是自然规律。在此过程中,前面阶段必然是后面阶段的基础与准备,《纲要》总则: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3)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

儿童的心理特点: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称赞。

《纲要》总则: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各领域内容与要求和指导要点都提出要按儿童的文化和兴趣组织活动,健康领域: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六一比赛讨论,谁的六一)。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社会领域: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科学领域: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艺术领域: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4岁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他们会对饲养角的小兔子说“再见。”会对小花说:“你疼吗?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

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

(4) 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因为,每个儿童基因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学习方式、发展速度、兴趣需要每个幼儿都不同。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入园后,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一切事情。所以,我们要控制集体活动的时间,给孩子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创造机会(时间、空间、材料)。

5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儿童是在游戏中生长、学习与发展的。下面会提到

6)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天生好奇好问,精力旺盛,但儿童只有在其自发的、感兴趣的活动中主动探索与学习,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7)儿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8)儿童有权享有幸福的童年。

欣赏丰子恺先生在《我们这些大人》中描述的儿童。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文艺大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才能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行为。

我们了解了儿童,就像观察故事中讲到,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

教育观:(《纲要》通篇体现了以下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育是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教育目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先有意思,孩子感兴趣,再有意义,讲教育目的。

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

1)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包括幼儿身体、情感和智力等方面发展,各领域知识和技能。但《纲要》在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单独列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要求的细目,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要求。比如在“语言”的“内容与要求”中,要求教师“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等等,如果老师真正按这样的要求去做了,关注的重点的确放在创设这样的环境和开展这样的活动上了,那么,这一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其听、说、读、讲所需,词汇和技能的学习也就自然寓于其中了。实际上,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只不过这里视知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大堆脱离幼儿的、仅仅要他们记住的东西。

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知识、技能……

2)培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纲要》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

3)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独立性(价值在于自信和自主);自制力(价值在于目标明确的自觉行为);专注性(价值在于热情和投入);良好的秩序(价值在于规则和效率)、合作的精神 (价值在于能与人共处 )、良好的习惯。

总之,《纲要》明显着眼于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重要素质,如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等,这是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学习观:狭义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幼儿怎样学习,不是以书本知识和符号学习为主要任务,而是在探究事物中获得丰富经验。我们从《纲要》的目标和内容要求表述上使用的字眼就可以看出提倡什么的学习方式,“体验”(9个)、“感受”(11个),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学习的。(指南)集体教学活动是学习,小组(户外活动、区域活动、自主游戏)是幼儿更好地学习方式,最适宜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个别化学习,其中区域活动是个别化学习重要内容: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兴趣需要,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的方式为主,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幼儿通过感知、动作、表象等积累经验,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个体经验建构和自主主动发展,让幼儿的学习更加适合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和兴趣需要。

重视幼儿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的,并对幼儿的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是在具体的生活、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进行的。如好奇(兴趣)、主动、坚持、注意(专注)、反思(思考做过的事并从中获取经验)、解释、想象、创造,孩子的学习品质是渗透在各领域活动之中的。

课程观

《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在教育评价部分,《纲要》再一次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这里,《纲要》是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而在能力和知识之间,《纲要》又将能力为先。就知识而言,《纲要》将其定位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一种体验,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一种经验,而不是那种通过记忆储存起来的特定知识点。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纲要》对“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达,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取向于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这一幼儿教育的价值。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首先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纲要》只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体现的是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要从内在动机出发,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将这些要求内外化为幼儿的品质。怎样做呢?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由此幼儿才会逐步产生主体意识。这些品质是一生为人处世、求学做事得以成功的保障。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从情感和态度入手,培养这些品质。

再从发展能力来看, “教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落实到《纲要》中,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抓住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或许会给每个领域的优势发展和长远发展以保障。

最后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要使幼儿终身受益,就必须重新认识知识的内涵,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即课程,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途径。在各领域的具体阐述中也处处渗透了“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培养兴趣”一类的表达,凸显了“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入园,晨检,谈话,晨间活动,户外活动(晨间锻炼,户外游戏、做操),点心,集体教学,区域活动,餐前活动,午餐,散步,午睡,起床,下午户外锻炼,点心,区域活动,离园。

一日活动:生活活动(温馨舒适有秩序)、运动活动(安全丰富有野趣)、游戏活动(自由多样有快乐)、学习活动(适宜挑战有价值)

幼儿园的课程包含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部分。幼儿园的课程要关注这些要素:一是幼儿学习发展的关键经验(课程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空间、环境、材料等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如何组织一日活动流程等教育策略,与社区、家园的合作(课程实施),幼儿学习与发展观察与评估、教师、园所的发展(课程评价)

内容选择体现以下原则:

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决定的。

现在江苏省内开展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更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

强调幼儿园,制定一套或多套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从环境设置(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游戏区域(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活动组织以及生活起居等各种途径,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

如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现在尝试的幼儿自主用餐,自主用餐通过孩子自我服务,自主选择,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良好文明的饮食习惯、对食物的认知及营养的了解及小手指肌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过渡到有秩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很早以前,张雪门、陈鹤琴的行为、经验课程:

这里的经验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应回到儿童,回到生活,回到活动,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课程。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句话说的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

《纲要》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日常生活幼儿自主活动中,在每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里,幼儿会不断畅所欲言和有无限的遐想。此时,教师只要认真聆听一下,并支持、鼓励他们互相交谈,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宽松环境,就会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怎样做到?除了以上提到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外,要想支持、引导,最关键的是会观察、解读儿童。

会看、会听、会记、会解读。

观察:

第一步,看见幼儿:幼儿情绪,言行举止,作品……活动现场幼儿自然呈现的一切行为信息。孩子在前,你在后,互为主体;嘴巴功能放小一点,眼睛和耳朵功能放大。

第二步,看懂幼儿:了解幼儿天性和各年龄段特点,了解幼儿的动机、需要、感受;了解幼儿的起点如何,可能的发展点是什么,了解幼儿在个性品质、兴趣倾向等方面的差异。要看见孩子行为背后体现的发展情况和需要。

第三步,优化即时回应,变更环境与材料,判断是否介入,如何介入,调整课程内容与进程。从领着跑,到跟着走(陪伴者、支持者)。

教师不要过多的去介入,不要清清楚楚去确定每一个游戏的目标游戏过程中还是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经验。游戏是开放的,游戏所获得的经验都是开放的。

观察:不等于介入,亦或者是替代,而是在观察中让教师读懂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兴趣和需要。进而,在智慧等待中,教师的角色从替代者成为支持者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事,应当让他自己做!

美工区的观察(孩子手工,不会折)

——“经历”这个原则,是儿童真成长的关键。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

六个支架:为更好指导教师行为,实施课程游戏化,省厅提出了实施六个支架,即:

支架1: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同事们之间以即兴谈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也可以正式讨论),坚持做1-2个月。要求:发现儿童令你惊喜的时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

支架2: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举出3个案例。要求:不要死记硬背指南内容,不提倡要求老师书写案例,以口头交流或者QQ群交流分享为主要形式。对于每一条目标如果能够举出6个案例的,属于熟练掌握指南。

支架3: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要求: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课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支架5: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

支架6: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教师安排时间的原则是: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场地(户外场地、专用活动室等)由老师们根据活动需要,采用预约、协商的办法解决,不提倡幼儿园统一排表。

通过一年来的尝试,大部分项目园老师对儿童发展和教师作用的认识都有根本性转变,应该能够从内心认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分享一下你和孩子之间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

当你只注意幼儿的行为时,你没有看见他;当你关注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开始看他了;当你关心幼儿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时,你看见了他。透过我们的心看到幼儿的心,这是生命与生命相遇,和谐而暖人,这就是专业而有温度的教育……

3.什么是环境?(物质、精神)环境的作用,我们教师怎么做,

《纲要》总则: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是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的,而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会说话。《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有幼儿园环境的要求,分析一下,大致是这样几方面。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如房屋、设备、器械、材料等制约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在置办设备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标准:儿童化、坚固耐用、干净卫生、安全与多变化、好看好玩等。即好的玩物应符合以下标准:好的玩物是有变化而活动的,幼儿玩了不容易生厌;好的玩物是可以刺激想象力和发展创造力的,如积木等;好的玩物是质料优美、构造坚固不易损坏的,如木类、橡皮等;好的玩物能洗涤而颜色不变,形象不丑陋,足以抒发美感的;好的玩物是可以激发幼儿爱的情感的,如小娃娃、猫、狗等。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合理地安排空闲角落与场地,充分利用园内自然物。可以给幼儿投放较多的游戏材料,比如提供轮胎、木桩等各种废旧材料,供幼儿创造组织,以满足幼儿身心健康、认知建构、交往合作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活动室、走廊、洗手间、活动场地等都应包含着教师智慧和环境设计理念。

2.幼儿园的文化环境如活动室的布置、活动区的设立、班级的规章制度等。

教师应注意安排好活动室的空间,可根据季节、主题活动的需要,进行布置和调整,增加幼儿对集体的归属感。幼儿的作品也应该是室内的环境布置之一,陈列作品不一定是班中最好的,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分别布置出来,让幼儿都有展示的机会。环境布置的高度应以儿童的视线为标准。幼儿有个体差异(发展水平、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原有经验。)问题是如何鉴别幼儿的这些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孩子多,传统的集体教学是难以实现这一目的的,因为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是难以照顾到孩子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的。目前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方法是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

3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

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尊重幼儿,关心幼儿,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理解他们,热爱他们,进而学会迁移积极的情感。还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儿童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交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间交往,在儿童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是教师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设适宜的环境,特别是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这儿的环境一定要是师幼同做,老师的巧手要体现在加工、组合孩子的作品,环境创设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太多让幼儿享受环境而不是幼儿创造环境。老师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孩子的发展权。

单独有人讲环境创设,简单看一下环境创设误区和注意事项,不再多说。看一些图片吧。

4.爱:我们还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那就是尊重、爱护每一个孩子,这是作为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尊重和正确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欣赏、发现、研究儿童和他们的行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和那样的过错,我们要学会宽容孩子的过错,并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表现自己的不同想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幼儿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是一个积极的精神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每个孩子又都有自尊心,自尊心的维护最重要的是受尊重、受重视。在师幼互动中,老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的态度,充分理解并积极地予以引导,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报道中体罚孩子的幼儿教师,不爱、不理解孩子行为)

把爱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你可以这么做?

请每天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并给他们一个拥抱;当孩子和你说话时,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仔细地倾听;在户外活动时,请看看孩子的脸上有没有泥土,摸摸孩子的背上有没有汗;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耐心、细心、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看到孩子的发展和进步。

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爱和关心,如果她能感受到温馨,在幼儿园或者班级就会有一种归属感,乐意和老师、小朋友亲近 ,就更容易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5.游戏:《纲要》指出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从颁布开始,幼儿园才逐渐重视游戏在幼儿生活中重要作用。所以,虽然有人单独讲游戏,我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现在很多学者提出了游戏、幼儿游戏、幼儿园游戏、区域活动等不同的名词和概念,大家有时候可能被搞糊涂了,我觉得不论是什么活动,就是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尽量渗透、体现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可以说,在儿童那里,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识、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轻松自在的玩笑幽默、幻灵主义的物理观念、无拘无束的活泼天性等,都是游戏精神的呈现。游戏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自发自主性的活动。

幼儿园游戏就是教师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获得经验的学习活动。材料的操作和使用有一定的规则,完成一定的任务。一般是以区域活动的形式来展现。以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形式展开。基本特征:内容是教师预设的,按要求学习完成目的,规则是事先规定的,按要求使用材料,游戏时间是完成任务即结束。

幼儿游戏:儿童运用一定的经验(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游戏的四个特征:1)由内部动机驱使,儿童自发自愿的。(2)愉悦性和趣味性。(3)游戏本身即是目的,重过程胜过目的。(4)虚构性和想象性。

即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游戏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游戏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只要参与游戏的所有人都同意);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

游戏的基本要素:1.有空间,可创设一个想象的情境 2.有分工,可分担和扮演角色3.有材料,可以自由的表现角色行为 4.有规则,能够协调不同角色的行为 5有兴趣,能够持续地发展情节和行为

这样要素是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必须关注的。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象的情境,要有分工可以分担和扮演角色,有材料可以让孩子去自由的表现角色的行为,有规则的,能够协调不同角色的行为,孩子之间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处理他们的问题。还一个就是有兴趣,他可以持续发展情节和行为,孩子可以自由地去创造,去发展他们的情节。有的幼儿园经常表演活动,为什么表演孩子后来没兴趣了呢,主要因为那个剧目,老师让别的小朋友看好,不对的话就要纠正。一个剧目表演到最后孩子们觉得没劲了,里面增加台词增加动作的这是允许的,只有这样孩子的表演才有利于发挥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刚说了一句和台词不一样的就有人去纠正他就没意思了,要给他空间和想象。

游戏的几种水平:混乱失控的游戏、简单重复的游戏、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儿童聚精会神的游戏。

高水平游戏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十五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孩子们都能高度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什么是高度参与?投入、专注。如何才能做到投入、专注?他感兴趣,适合他啊,儿童相互分配角色,在游戏中扮演合适的角色。什么是合适的角色?就是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是每次都是老师去分配角色,即使有存在异议,也不会出现行为问题,不会出现相互之间殴打、辱骂这些行为问题。儿童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去解决问题。

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游戏的场景,游戏的材料,游戏的主题、内容、情节,教师如何与幼儿一起游戏(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

对孩子的支持还体现在为孩子提供尽可能真实、自然的材料。如公主、王子演唱会,我们把磁带、道具、角色都准备好、分配好,孩子被动表演。而从剧场舞台的布置(美工、设计,创造美),角色的分配、台词(协调、分工,语言、社会),这是一场三幕剧(谁先出场、后出场,学习顺序)等,这样一个活动从准备到开演到结束,孩子还要讨论哪儿可以更好,包含多少学习,因此,过程是重要的学习。

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要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合理指导游戏,把目标隐含在材料中,通过材料引发幼儿的学习,让幼儿自主、主动学习探究操作中学习,获得发展。

六、《纲要》在幼儿园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三方如何协调配合共同教育孩子还提出要求,各园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有很多好的方法,不再细说。

实施《纲要》,对我们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你觉得怎样可以提高自己施教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成为专业素质较高的老师,需要我们学习、成长规划、读书、反思、研究等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正确领会和理解《纲要》的基本思想和它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宏观上把握,当然,《纲要》的学习和贯彻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上午的学习也不可能达到一个多深的程度,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要以幼儿园自身的改革实践为基础,逐步建立、完善鼓励每个教师积极参与的教研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支持、沟通,共同探讨和研究,引导各位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提高理论修养,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使幼儿园教育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2011-2015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学校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城区大学城合欢路1号

电话:0527-80985612   0527-80805378

传真:0527-84826507             邮箱:sqsfbgs@163.com